5月30日,隨著最后一輛運糧車裝滿了玉米,吉林省梨樹縣孟家嶺鎮潘家溝村村民劉學偉家的23萬斤玉米都賣掉了,一座座黃燦燦的立體化儲糧裝具,都變得空蕩蕩了。這些“跨冬”的玉米儲存完好,絲毫沒有受到雨雪的影響,每斤玉米比春節前后的“冬糧”價格高出0.2元,增收近3萬元,劉學偉是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回玉米上“棧子”的好處。
圖為 梨樹縣儲糧減損成效顯著
為降低糧食在存儲環節產生的損失浪費,梨樹縣牢固樹立“減損就是增產”的工作理念,以“地趴糧”整治為重點,以“鄉村安全儲糧”行動為抓手,推廣科學儲糧,促進農戶庭院儲糧安全,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基石。為徹底消滅“地趴糧”,潘家溝村結合村內實際,對所有的種糧農戶建檔立卡,摸準摸清各家各戶玉米種植面積、預估產量、擬采取儲糧方式、預計售糧時間等信息,保證推進過程可溯、推進舉措可行、推進成效可控。
2022年是一個豐收年,潘家溝村的玉米1公頃大約增產2000斤,這導致有的農戶原有玉米棧子儲存不了多收獲的糧食,村民就出現了“就地隨放”的想法。“為了搭建立體儲糧倉,村里協調了鋼管、鐵網,給農戶發放,解決了這一部分‘棧’不起來的玉米。”潘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劉向平說,全村立體儲糧與“地趴糧”相比,1公頃土地能減少損耗500斤以上。
梨樹縣強力推動“集中儲糧點”建設,結合鄉村安全儲糧示范建設,采取無償使用的方式,有效解決百姓庭院無處存放、個人投入大、勞動力不足等問題。在梨樹縣沈洋鎮前太平村村部的閑置空地上,一座座鋼架結構的儲糧倉擺放整齊,和潘家溝村不同的是,前太平村利用村部閑置土地,集中搭建了立體儲糧設施,場地內還配備了傳送機、鏟車等整理設備,有效解決了部分農戶庭院面積不足、勞動力不足的實際問題。2022年,前太平村集中儲糧點代儲糧食509噸,幫助12戶農戶解決儲糧問題,全村安全儲糧率達到100%,減少“地趴糧”損耗約75噸,增收約18萬元。
此外,梨樹縣還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功能,開展“延期結算”等業務,執行點價結算,實現由“存糧在家”到“存糧在庫”。農戶將糧食存入產后服務中心,可根據市場行情隨時點價,直接賣給儲糧企業,也可在需要的時候取出。減少中間的運輸環節,確保儲糧安全,把損耗降下來,讓收入漲上去。
2022年梨樹縣積極籌措2000萬元,作為“地趴糧”問題專項整治配套資金,對農戶自建玉米棧子、科學儲糧裝具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。截至2022年底,梨樹縣累計搭建各類儲糧裝具54萬套,新增儲糧裝具43萬套,占比80%,實現消除“地趴糧”90%以上。
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,科學儲糧、節糧減損,相當于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一塊“無形良田”,成為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著力點。
聲明:以上文章來源吉林日報,如涉版權,請通知0537-3163974刪除。
|
![]() |
? | ![]() |